您现在的位置:程序化交易>> 程序化交易>> 程序化老手>>正文内容

VaR方法在市场风险度量中的应用和评价[程序化老手]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已从信用风险转市场风险。我国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市场风险必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大。VaR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着,因此研究VaR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对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影响可以防范于未然,更重要的是VaR方法提供了一种风险管思路,这种思路不仅可用于市场风险的管理,还可用于信用风险和其它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 VaR;市场风险风险度量     我们知道,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资金在筹措和运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从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来看,又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最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还主要是信用风险。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提出的控制银行风险的措施就主要是针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而设计的。然而,20多年来金融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的证券市场迅猛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成了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已从信用风险转向了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度量是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市场风险度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VaR(Value-at-Risk)方法使用最为广泛。VaR所测度的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一段时间内由于市场波动而造成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市场价格潜在的最大损失值VaR可以得出多维风险的一个一维近似值,因此它可测度不同市场的不同风险并将其用一个确切数值表示出来,由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996年初,十国集团签署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也称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协议。其核心内容是银行必须量化市场风险并计算相应的资本要求。计算市场风险的方法有两种,即标准化方法和内部模型法。内部模型法认可机构运用成熟的内部风险模型进行市场风险的计算,VaR方法正是属于这样一种方法。VaR方法以概率论作为基础,运用现代统计方法,摒弃了主观判断的任意性,比传统的风险测定方法,如到期时间、持续期以及缺口分析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因此VaR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被广泛使用。 VaR在国外的应用已较为普及,而国内则仅有VaR的概念,VaR技术本身的研究则较少见。我国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市场风险必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因此研究VaR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对于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影响,对于保持与国际金融界风险管理的同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VaR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上已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开始运用VaR的基本思想测量股票交易风险,VaR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30国集团(Group of 30)1993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衍生产品:惯例与原则》。199430国集团关于1993年全球衍生品交易的科研调查表明:43%的交易商运用VaR, 37%的交易商表示它们将在1995年底运用VaR。针对这种情况, 199412, JP.Morgan银行公开发表其开发的风险计量模型——RiskMetrics,旨在建立一个标准化的VaR方法。19954,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有关在资本充足率协议中纳入市场风险因素的补充文件》,明确建议其成员银行以内部VaR模型为基础,计算市场风险的资本金要求。此后, VaR方法广泛被西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公司所采用,成为市场风险的主要计量方法,有关VaR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计算VaR最关键的步骤是确定未来资产组合价格的分布特征,根据各方法对未来资产组合价格分布特征的估算方法不同,可将目前常用的VaR模型大体归为三类:①得尔塔—正态法;②历史模拟法;③蒙特卡罗模拟法。由于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许多金融时间序列的分布都表现出“高峰厚尾”的特征,为了更准确的计算VaR理论界相继提出了收益服从GED(Generalized ParetDistribution)t分布、混合正态分布(Two-Piece mixturof Nomality)VaR模型,近几年极值理论也被得到广泛关注,还有学者提出经济风险价值模型(EconomicVaR)、动态风险价值模型(Dynamic-VaR)等思想。但是,与上述三类常用模型相比,这些模型的计算都非常复杂,而且也存在一些其他缺陷,混合正态分布在用传统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参数时,会出现估计参数不稳定的情况;当显著性水平较高时,极值理论估计的VaR精确性不是很好;E-VaR虽然考虑了风险厌恶、时间偏好、供需均衡、概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其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等等,从而限制了它们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我国学者对VaR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郑文通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和应用》一文.这篇文章是我国第一篇介绍VaR概念和方法的文章,随后很多学者对此感兴趣,纷纷投入这个行列,姚刚1998年介绍了资产组合的VaR值,区分了线性资产定价模型非线性资产定价模型。刘宇飞1999年阐述了VaR方法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和运用前景,并具体说明了如何用国际上通行的“事后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王春峰的专著《风险价值和金融风险管理》对于以上的研究基本上可以说是作了个总结。李刚2001年提出在投资银行运用VaR方法。杜海涛2002年《VaR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一文介绍了VaR方法的混合正态模型,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责任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